外賣軟件的出現,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,足不出戶便能享受著送飯上門的服務,還往往能夠獲得外賣軟件給予的高額補貼,算下來,一餐飯既便宜又便利。
昨晚315打假第一炮送給了知名外賣平臺“餓了么”,平臺上有些商家地址與網上信息不符,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不達標,黑作坊與地溝油并存。餓了么自己有市場部員工自以為有趣地回應“忘記給央X充值”,玩了一把冷幽默的陰謀論,官方自己還在媒體群里趁機讓自己的公眾號漲了一波粉,打算娛樂化處理,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十點的回應,也只有草草兩段話。竟真有用戶覺得有趣,很多用戶都有這樣一種心態(tài),天塌了不要緊,沒砸到自己頭上都不算事。
現在的企業(yè)越來越流行這種“垂手病”。
這個詞是我生造的,大致等同于這事和我沒關系,這是國X政X的事。舉例:小明在餓了么上點餐吃壞了肚子,送醫(yī)院了,平臺和投資人垂手一站,和我沒關系,我只是個平臺,送外賣的。今天不少人在朋友圈瘋轉某位大佬的一段言論截圖,并附上評論:很有道理,無法反駁。就這樣把鍋甩了。
這種邏輯實在太耳熟了,很多中國國產電商平臺都有類似的論調,平臺上有假貨不是我們的問題,這是中國的問題,當消費者買了偽劣化妝品,爛了臉,投訴無門。平臺們賺完錢又垂手一站,這不是我們的問題,我們只是提供交易的平臺而已。
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和外賣平臺沒關系,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,但是不代表你可以對黑心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餓了么卻給他們生存的土壤。當我們無法像線下堂吃一樣去判斷一家店是否衛(wèi)生的時候,平臺理應替用戶去做正確有效地篩選,讓一切變得透明。
如果平臺不承擔責任,不僅不審核餐廳資質,還拉攏沒有資質的小店進駐,日活月活新增等數據是可以很漂亮,投資人和平臺皆大歡喜。人吃壞了肚子,出了事,只有用戶受苦。
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新聞里的這個細節(jié):
餓了么創(chuàng)立于2009年4月,由扎斯網絡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開發(fā)運營,按照餓了么網上公布的流程,注冊開店只需3個步驟:提交開店申請,通過資質審核,上線營業(yè)。記者提交了在河北燕郊開店的申請,第二天便接到了“餓了么”燕郊地區(qū)負責審核工作的經理的電話。他說,在燕郊申請開店,可以沒有實體店,甚至不需要提供任何證照。“說白了就跟黑店似的,我也可以幫你。”
幾天后這位經理再次約見記者,主動幫助記者填寫了網上店名、地址、商家電話等簡單信息后,并撥通餓了么客服電話,表示需要給一家新餐廳綁定一下餐廳管理員。
隨后記者接到餓了么客服人員打來的核實電話,只詢問了商家注冊的電話號碼,并沒有核查證照、地址等相關信息。
大約等待了5分鐘,這位經理告訴記者申請的店鋪已上線。
“你的店都是空的,開店信息里面?zhèn)鲙讉照片,從網上找一個你覺得OK的就行。”餓了么燕郊城市經理說。沒過多久,經過一番裝扮的一個名為“隨便美食”的店面,成為“餓了么”訂餐平臺上的一員。
“您有新的餓了么訂單,請及時處理。”
一家新的餐廳就這樣“新建”成功,記者被通知已可正常使用了。
這其實就是“餓了么”在誘導這種無證違法的黑店快速入駐平臺,并且平臺本身不會認證核實經營許可證等信息。原因大概也可以猜到,外賣市場競爭壓力這么大,可得想盡辦法完成指標,讓各類數據好看。像知乎上也有餓了么的前BD曝光,為了績效可以無原則,315前公司還會關掉一批無證照的餐廳——這說明餓了么明知道這樣做不對。如果這個匿名回答所說屬實,那實在太可怕了。
至于企業(yè)道德,初創(chuàng)型公司往往會說創(chuàng)業(yè)不易,希望大家要學會諒解。投資人們看著飆升的數據,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這樣一家沒有底線、沒有原則的公司,難道不是糟透了嗎?為他辯護的人都在想什么。
我無法想象這樣的公司有一天成長為真正的大公司后會怎么樣,你可能會認為大公司就會收斂了,那百度就是個活生生的好案例。相當一部分用戶覺得只要我得了便宜就沒關系,至少我沒吃壞肚子,就好像在和死神賭博。當你成為“幸運兒”的時候,希望不要因為此時你沒有發(fā)聲逼著“垂手病”公司們負責而后悔。
“他們奔我而來,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