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漂,也稱北漂一族。是特指來自非北京地區(qū)的、非北京戶口的、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們。北漂一族在來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,搬來搬去的,給人漂乎不定的感覺,其自身也因諸多原因而不能對北京有更多的認同感,故此得名。
坐在記者面前的李瑜晶,方方正正的腦袋,線條輪廓都有些粗獷,不開口還以為是個北方漢子,但那濃濃的鄉(xiāng)音卻揭示著其實際上是一個來自四川的小伙兒。現任安耐馳呼叫中心總經理的他,就屬于北漂一族。
成長
記: “生在四川,是什么樣的機緣讓你來到了北京?來到北京之后又走過了怎樣的路?”
李: “我35年前出生在四川一個距離南充、綿陽、廣元都差不多遠近的農村里。老家是個很窮的地方。居住條件簡陋,交通也不方便。我的父母都是農民,父親在村子里是做會計的,還算有點學問。我后來上學時學的是會計專業(yè),也跟家里的傳承有關。父輩的想法是會計或者教師這樣的職業(yè)永遠會有,有工作就有飯吃。
我的性格偏內向,適合學數理化等科目,而人文科目就稍差一些了。我們的學校是個中專類院校,在南充。它里面也設置了大專和本科。我是97屆的,到2000年畢業(yè)的時候正趕上了畢業(yè)分配的改革,也就是計劃分配逐步朝著市場擇業(yè)轉變。我當時面臨著兩種選擇,即可選擇服從分配,又可以選擇自主擇業(yè)。
如果我選擇服從分配,是可以回到縣城去工作的。但是家里窮,育兒讀書就是希望通過上學這條路來改變家族的命運。所以我選擇留在南充自主擇業(yè)也就成為了必然。雖然我學的是會計專業(yè),但是十多年來,自己從來沒有做過與會計有關的工作。上學終究變成了走出農村的一個跳板。
我從學校出來之后進了南充當地的一家公司,做市場工作,實際上是打雜。我們同學里面大多數人選擇去深圳或者寧波。去深圳是因為那里工廠多,而寧波是因為那里貿易很發(fā)達,我們學會計的容易找到工作。
我在學校的時候,就經常利用周六日在南充市做一些推銷的工作,比如說洗發(fā)水等。有點勤工儉學的味道,用來補貼學雜費,也減少了家里的負擔。至于我最終選擇來北京發(fā)展,跟我的勤工儉學經歷不無關系。一是北京在我心中是個很神圣的地方,好男兒立志就應該朝著最高的目標定位。二是我不喜歡一輩子和數字打交道,所以去深圳和寧波做會計并不是我的理想。
我畢業(yè)時南充有家純民營企業(yè)------海天集團到學校里招人,200多人經過精挑細選我被錄用了,當時有一種進入大公司的自豪感。誰知進去之后工作量并不飽滿,做一些文字編輯工作。老板很年輕,經常見不到,一問負責行政的主管才知道老板經常跑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。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,我就認為北京等大城市才是事業(yè)發(fā)展之地。
內心的夢想以及外部的影響,我自己在2001年的8月份,也就是在南充工作了一年之后踏上了北上的尋夢之旅,從此開始了北漂生活。沒有積蓄,沒有親朋,只有一腔青春熱血。印象特別深的是,我穿著一條白褲子,一件T恤衫,背著幾本書就過來了。北京,我來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