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
2002/04/04
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,于1984年由國家計委批準籌建,1987年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對外開放。依托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。實驗室第一任主任是現任國家科技部副部長的馬頌德研究員,現任主任為譚鐵牛研究員。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4人,平均年齡36歲,科研骨干均具有博士學位。實驗室流動人員包括博士后、在讀博士生與碩士生、高級訪問學者及客座研究人員。實驗室計劃發(fā)展規(guī)模為固定人員25-30人,流動人員100人左右。
實驗室以“面向世界、面向未來,開展前瞻性的基礎研究;立足國內,面對現實,推進定向性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(fā)”為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追求個人事業(yè)與集體事業(yè)共同協調發(fā)展,力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科學研究、技術創(chuàng)新和高科技人才培養(yǎng)基地。
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模式識別、計算機視覺、圖像處理與圖形學,口語信息處理、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模式識別應用與系統等。
實驗室目前承擔了三十余項科研項目,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(guī)劃“973”項目(圖象、語音、自然語言理解與知識發(fā)掘),國家基金委重大、重點項目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,國家攻關項目,國家高技術計劃“863”項目,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等。
實驗室成員每年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(fā)表論文百余篇,其中不少發(fā)表在國際權威刊物與國際重要會議上,如IEEE匯刊(PAMI等),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, Pattern Recognition,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,Automatica, EuroSpeech, ICSLP, ICASSP, ICCV, ICPR, ACCV等。
近年來,實驗室已獲準和申請發(fā)明專利26項,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,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,其它部委級三等獎3項,國際發(fā)明金獎與世界知識產權專項獎各1項。
實驗室在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,有著優(yōu)良的傳統。實驗室借各種機會,積極組織學術交流,每年一批在美國、法國、德國、日本、英國、新加坡等地工作的優(yōu)秀中國留學生,定期到實驗室從事短期客座研究,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、法國、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或地區(qū)的知名學者到實驗室做學術報告達幾十人次。實驗室通過中科院自動化所和法國國立信息與自動化研究院(INRIA)成立了“中法信息、自動化與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”,與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了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。實驗室成員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組織的工作,擔任許多國內外學術期刊的主編、副主編或編委,以及國際重要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或程序委員會委員等。
實驗室十分重視與高新技術企業(yè)的交流與合作,希望通過與社會資源的有效組合,促進成果轉化,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(fā)展服務!